上周五市场真是一出活生生的冰火两重天。上证指数被银行股按在地上摩擦,一片惨绿,银行板块整体暴跌近3%,成了名副其实的血包。
很多人看到银行股跌了都喊着抄底,但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,今天我来给大家梳理一下!
一,银行股大跌
关于银行股为何突然崩了,市场上瞬间冒出了各种头头是道的分析:
什么涨多了总要跌,获利盘汹涌而出;
什么听说险资这波买够了,7月没人接盘,聪明钱先跑为敬;
甚至还有阴谋论,说上面嫌指数涨太快,故意砸银行踩刹车,怕慢牛变疯牛;
当然也少不了市场风格切换,高位股自然要调整这种万金油解释。
尤其是那个中国人保股东会的消息——高管一句高分红配置比例已达30%上限,被市场解读为险资这轮扫货基本结束,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展开剩余78%二,抄底?
但说实话,跌都跌了,现在掰扯这些原因,有点马后炮的味道。
市场上永远不缺事后诸葛亮。有人捶胸顿足喊着抄底良机,仿佛遍地黄金;也有人长舒一口气,断言银行的牛市终于到头了。
散户的情绪总在贪婪和恐慌的两端剧烈摇摆,跌了就觉得是机会,涨了就害怕错过,却忘了有些股票,跌了就是跌了,跌多了从来不是买入的理由。
就像白酒,你以为的底部,可能只是半山腰,下面还有十八层等着。在牛市中,执着于每日涨跌反而容易迷失方向。
那么,面对银行股这种高位突然的断头铡,我们该如何判断?它到底是行情彻底终结的做头,还是暴力洗盘的震仓?
靠小道消息?靠专家解读?靠自己的感觉?这些都太虚了!真正能穿透迷雾、最大程度接近市场真相的,唯有数据——特别是反映大资金真实交易行为的核心数据。
机构们嘴上可以唱多,身体却很诚实,他们的买卖痕迹,就藏在冰冷的数据流里。
要看清暴跌背后的真相,我们必须把目光聚焦到真正主导市场走向的力量——机构资金,特别是那些聪明钱身上。他们的交易行为轨迹,才是市场最真实的语言。
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就能还原交易行为,最大程度上接近市场的真相!
跟大伙儿唠唠我去年错过的妖股!这票一年暴涨130%,但大涨前的走势能把人逼到崩溃——股价上蹿下跳,振幅超过44%,今天涨停板明天就跌停,K线图跟心电图似的狂跳。
现在马后炮看知道是牛股,但当时谁能想到这鬼走势后面藏着翻倍行情?机构稍微震荡,我就慌得赶紧抛了,还以为大资金在出货呢。等回过神来,股价早跟坐火箭似的窜天上去了,拍断大腿都追不回来!
后来我总算整明白,哪只牛股启动前不折腾人?机构要筹码,就得变着法儿把散户晃下车。以前我总盯着K线猜来猜去,现在学精了——直接扔给量化大数据系统扒交易真相:
现在我就盯着俩信号——橙色柱子和蓝色圈圈!橙色柱子越密,说明机构资金在里头折腾得越欢;要是看到蓝色带圈的地方,准是机构在使坏招呢!
你看机构多会玩套路:故意砸盘把股价打绿,K线图看着跟崩盘似的,吓得散户连夜割肉。结果第二天一根大阳线拔地而起,合着人家砸盘就是为了骗筹码!
就说左边这K线图,机构连着三次震仓,每次先砸出大阴线,但我量化系统里的橙柱子压根没断过,明摆着机构在偷偷接货呢!
现在总算懂了为啥散户总被洗出去——机构就像拿着咱们的心理剧本演戏!咱们看K线慌得要死,觉得要大跌,数据里全震仓信号!
我这套用了十多年的量化系统可太狠了,不管机构是偷偷吸筹还是明着砸盘,每笔交易数据都藏不住。说到底,机构是洗盘还是出货,全靠这两组数据当场破案!
瞧瞧第一张图里的蓝色K线,到了第二张图突然变成蓝色柱子,这是空头资金反水了!转头就偷偷抄底,把不少跟着割肉的散户耍得团团转。
再看第三张图的橙色柱子,这是我用了十年的「机构库存」数据,柱子密就说明机构把筹码攥得紧紧的。
两组数据一结合,真相就出来了——机构在震仓呢!
以前我也是看着K线涨跌就心慌,股价一跌就想割肉,生怕后面跌得更惨。
现在总算明白,K线图就是机构画给咱们看的,只有看透数据里的资金动向,才能不被耍!
声明:
文中数据都来自公开信息,只用来交流分享。若有侵权内容,联系立删.
不荐股,无会员群,放心关注!
发布于:上海市配资炒股交易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